兵团军备是军团成员通过集体协作获取的高级军事资源,其核心功能包括生产强化型作战单位、实现资源协同调配以及提升战略部署效率。军团城市作为军备核心载体,需建造军需处建筑来激活物资分配功能,该建筑允许指挥官将重型装备、补给品跨城市运输至同军团成员属地,这种机制突破了单人资源积累的瓶颈。兵团军备生产的作战单位如喀秋莎火箭炮、龙卷风自行火炮等,其属性数值普遍高于普通城市生产的同级单位约15%-20%,且具备更快的战场响应速度。
通过商业区物资贡献系统,成员可向军团城市集中输送钢材、石油等战略资源,这种资源池模式显著提高了大型装备的生产效率。军需部提供的运输功能支持三种调配方式:定向支援指定成员、按贡献度自动分配以及战役紧急调拨,运输耗时受路径距离、地形类型及科技等级三重因素影响。研究机械化物流科技可缩短30%运输时间,而雨季沼泽地形会使运输效率下降40%,这要求指挥官必须精准计算部队投送窗口期。
兵团军备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战术组合层面。接收军备的城市可在陆军/空军基地直接组建特种部队,包括具备区域压制能力的BMW R75摩托化兵团、射程超视距的M101式105mm榴弹炮群,以及专精建筑破坏的三号突击炮编队。与普通单位相比,这些部队额外携带军团协同被动技能,当半径500米内存在友方军团单位时,攻击速度与防御值分别提升8%和5%。但需注意,每个战场存在军备携带上限,常规200人战场限制为总编制60支军团部队。
战略层面上,兵团军备实现了战场资源的动态再分配。在占领野城战役中,指挥官可调用军团仓库储存的攻城车与反坦克炮组成混合编队,其建筑破坏效率比常规部队提升25%。军需处每日03:00刷新的战略物资包含稀有装备图纸,使用这些图纸生产的虎式坦克、B-29轰炸机等终极单位,其耐久度比常规型号高出18%。这种设计促使军团必须建立完善的军备轮换制度,确保高阶装备持续产出。